top of page

2022再壹波藝術節 為觀眾打造多樣聽覺體驗

  • StudioAcht
  • 2022年10月19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已更新:2023年3月7日

2022/10/19


中國時報 記者/李欣恬



以「音樂風格無差別」為理念的再壹波藝術節,今年邁入第四屆,場地選定在台南總爺藝文中心,再次依照著城市文化與建築空間,為觀眾打造多樣聽覺體驗。


本週六將登場的《異托邦的素描本II》,是作曲家林芳宜自2021年開始加入大地藝術季的策展團後,得知曾文溪流域消失的地名,這些地名以原住民族的語言發音、乘載命名的前人對場域的認知和該地點的「身份」,而當這些顯示族群歷史的地名消逝後,場域都在,只是換了名號。使用中文或台語稱呼這些地名時,也表示在感知系統中,這些場域的歷史身份是不復存在的。


因此,在《異托邦的素描本II》裡保留「台灣聲音地圖」吳燦政的聲景和錄像,人聲的部分則由大地藝術節媒合藝術家陳冠彰所採集族人念出曾文溪原本的一千個地名聲音,並轉換為聲響音檔,與現場的樂器、錄像和聲景錄音,建構一個以聆聽先行、以聲響為感知標的的異托邦。


此外,還有青年作曲家張君慈的聲音行走裝置作品《陷眠曲》,結合大地藝術節媒合藝術家劉哲安,為了致敬西拉雅古老地名Mattauw,以梅花鹿復育有成,隱喻西拉雅文化也正逐漸復甦的戶外裝置藝術《醒祂:你的鹿/我的路》,在藝術節活動現場,以草坪上的一棵樹為起點,一路延伸至竹構築的鹿,在竹鹿的身體空間裡放置數個單體喇叭,以及相對應的懸吊樹葉物件。每一個物件將隨著空氣中聲波震動產生細微的移動,同時中央也將擺放一張充氣床,邀請觀者化身夢遊人,來一趟夢境裡的聲音行走,在虛實之間,自在感受聲音的存在與變化。


週日在總爺大草坪上,還有由琵琶蘇筠涵、古箏吳妍萱與打擊方馨組成的CUBE BAND,濃縮如心情日記般的創作及編曲家陳樂鐸改編潮州音樂《寒鴉聽水》的傳統新創作品,轉化為一日時光的「大地時光」、由Intro(前奏曲)、Inter(間奏曲)及六首樂曲組成,除呈現CUBE BAND風格鮮明的原創音樂。


再壹波藝術節自2019年開跑,首屆以「音樂無差別」為概念,在嘉義光正萬教宮舉辦馬拉松式演出;2020以「精神遊牧」為主題,受到疫情影響,邀請來自維也納、香港、柏林與台灣的音樂作品,線上、實體在台南台北雙城雙線進行;2021「捕捉一道光」為題,台中歌劇院舉辦,闡述音樂不停歇演進的本質,呈現當代古典、即興演奏與歌謠創作的現在進行式。2022再壹波藝術節將從10月15日至23日,在總爺藝文中心展出。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公視表演廳《連篇歌曲》 王麗卿導播入圍金鐘獎節目類導播獎

2024/09/11 《連篇歌曲》取自古典音樂曲式,每首歌既是獨立篇章,卻也互相關連。三位藝術家-鋼琴家李世揚,中提琴戴孜嬣、舞蹈家田孝慈,自文字疆界昇華,以樂器和身體開啟對話,當音樂的理性碰上舞蹈的感性,三位藝術家在《連篇歌曲》中妙語如珠,辯證答與不答之間的哲思。...

 
 
2024 聲徜音樂節:WANDERING|跨樂種浪潮下的當代音樂展演

2024/08/29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 以「創新」為核心理念,致力於實驗碰撞、跨域合作,在藝術省思表現、科技研發運用、社會公眾發展等面向,構築出熱絡的交流平台。 2024年「聲徜音樂節:Wandering」從2023開始醞釀籌備,除了持續鼓勵多樣樂種的交流與...

 
 

​本網站由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贊助

聯絡信箱: info@studioacht.com.tw

Copyright © 2024 捌號會所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單位

bottom of page